close

虎尾科大_02.jpg  

這一次到雲林虎尾科技大學辦活動的時候,

無意間在學校內發現了這個小小的展示場,

裏頭放置了一架早期國軍的戰鬥機,與一段華信航空ERJ-190的機身,

雖然沒有看到說明看板,但是身為航迷當然要來潘一下照片,

所以就趁著活動辦完後的空檔,特地過來這塊空地拍拍照,

好好的將這一架半的飛機,從頭到尾的好好拍過一遍。

 

▼ 首先看到的是這一架飛機,這一台是過去我國空軍在民國42年,引進美援的洛克希德馬丁 T-33A 教練機,在民國46年移交空軍官校,用來作為部隊換裝、高級飛行教練、密接攻擊等用途,也曾經使用過RT-33A對中國大路沿海地區進行偵照,這款飛機是從P-80/F-80戰鬥機發展而來,原本的編號是TP-80C/TF-80C,後來才改為T-33。

虎尾科大_02.jpg

▼ 這架的機身編號為3056,後來發現,好多中華民國空軍的T-33A模型,都是以這一台作為製作的對像,原因不明。這一台飛機原本隸屬於空軍第427聯隊第35中隊,不知道從哪個時候開始,就放到虎尾科大來存放了。

虎尾科大_03.jpg

▼ 進氣口的位置特寫,可以看到後方發動機的位置,當然現在的發動機已經拆除了,所以才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整個進氣孔道的模樣。

虎尾科大_04.jpg

▼ 鼻輪看起來已經幾乎完全磨平沒有胎紋,不過從輪胎還是有氣的狀態來看,學校還是有定期在保養這一台飛機的,上方有兩個探照燈,降落時就是靠這兩個燈光來打亮前方。

虎尾科大_05.jpg

▼ 另外一面的模樣,這台飛機的外觀還保存的很好,網路上可以找到民國78年國慶日臺中清泉岡空軍基地開放時,3056起飛前的照片,相當有紀念意義。

虎尾科大_06.jpg

▼ 側面的模樣,這台飛機其實只有小小的一台,這也是我國空軍第一次引進的噴射戰機,很有歷史意義。

虎尾科大_07.jpg

▼ 因為是教練機,因此座位當然會有兩個,前面通常是學員,後面是教官,改成偵察機使用的話,前面就是飛行員,後面則為操作偵察設備的組員,裡頭的座位都還好好的保存著,可惜沒有辦法爬上去拍攝駕駛艙內部的狀態。

虎尾科大_08.jpg

▼ 後段機身上頭有大大的國徽,對於國徽與國民黨黨徽的辨識方式,好像很多人不知道,基本的辨識方式,國徽的光芒是沒有接觸到藍天的最外圈,而黨徽則是直接接觸到,其實還滿好辨認的。

虎尾科大_09.jpg

▼ 尾翼上漆著國立雲林工業專科學校的字樣,這是虎尾科大的前身,雲林工專的飛機工程科相當的有名,據說目前改制後的虎尾科大飛機工程學系就業率是百分之百,應該與最近航空業一片景氣有關,國內修飛機的技師需求量相當的大,也讓這個科系畢業的學生,未來出路受到保障。

虎尾科大_10.jpg

▼ 正後方的模樣,原來的發動機已經拆除,裡頭放置了一根掃把,應該是打掃這個區域使用的打掃用具,不過如果可以再放進去一點點,就不會妨礙照相了。

虎尾科大_11.jpg虎尾科大_12.jpg

▼ 放置在機翼下方的是副油箱,原來這兩個副油箱應該是要安裝在機翼兩端的,可能是場地不夠大,如果將副油箱安裝上去的話,就會擺不下整台飛機,這是這一次來拍攝T-33A美中不足的地方。

虎尾科大_13.jpg

▼ 副油箱原本應該安裝在這個位置的,可以看到機翼上方也有一個國徽塗裝,旁邊還有一顆藍色的識別燈。

虎尾科大_14.jpg

▼ 在T-33A旁邊另外放置了一個特別的飛機,這個外觀與塗裝,一看就知道這是華信航空的ERJ-190,當時我一直很納悶,為何會在這邊看到一段ERJ-190的機身,經過多方探訪之後,原來這一個機身是屬於華信航空編號B-16825的ERJ-190,在2012年8月17日晚上,因為跑道濕滑,在降落澎湖的時候衝出跑道,直接滑進草地,幸好機上的104名乘客都無恙,不過機身卻嚴重受損,一直停放在澎湖機場等待修復。

虎尾科大_15.jpg

▼ 當時事故除了鼻輪折斷外,右側機身有因此磨損,還傷及右側的發動機,後來華信承租的GECAS公司決定就地修復這一台飛機,打算將前半段機身更換成新的,於是在原廠打造好新的前段機身後,委託AN-124運輸機送至小港機場,再由海運送往澎湖進行更換。換下來的前段機身就是現在在虎尾科大看到的這一段,至於為何會出現在這裡?我猜想是因為華信航空與虎尾科大飛機工程學系有建教合作,但為何要送一段機身到這裡來,我就不清楚了,一起問問有沒有人知道原因。

虎尾科大_16.jpg

▼ 下方的貨艙門位置已經拆掉了,相對的裝上了一片透明的壓克力板,可以透過這個地方觀察貨艙內的結構。

虎尾科大_17.jpg

▼ 旁邊貼著的,應該是原來貨艙門的操作說明,上方的是開啟說明,下面的是關閉說明,圖形與手勢互相搭配,說明的還滿詳細的。

虎尾科大_18.jpg

▼ 原來貨艙裡頭長這樣,不過裡頭的一些東西,包含與上方客艙的隔板都已經拆掉了,目前上方的隔板變成一般的木板而已。從機身的構造來看,可以看到分為一小格一小格的,這是防止一旦有一片金屬破裂,當向兩側撕裂時,遇到骨架就會停止,可以防止整架飛機在空中被撕裂,算是一種安全性的設計。

虎尾科大_19.jpg

▼ 外頭有一些儀器設備都被拆除了,僅留下原來的孔洞而已,想知道這些位置是什麼設備的話,就去對照運行中的飛機照片吧。

虎尾科大_20.jpg

▼ 正面的模樣,前方的雷達已經拆除,應該是留下來繼續使用,畢竟雷達應該不會在犁田的時候撞壞,可以用就不要浪費。

虎尾科大_21.jpg

▼ 另外一側的機門處,有掛上可以登機的樓梯,但是並沒有開放民眾上去機身內,只能在外頭看看而已。ERJ-190這一型飛機,我搭乘的次數不多,印象中好像只有一次去金門出差的時候,搭過一次來回而已,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當時的紀錄:http://g8906011.pixnet.net/blog/post/330807410,但是因為國內現在關艙門口就無法照相了,因此照片有限,加減看看。

虎尾科大_22.jpg

▼ 這個位置是外電源接頭,當飛機停在停機坪時,機上的電力就靠這個地方連接電源車來供電,不過底下寫著內部通訊接頭、轉向開關、網路接頭、地面勤務開關字樣,這些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可能要請專業的地勤大哥來幫忙回答補充了。

虎尾科大_23.jpg

▼ 正後方的模樣,之前網路上有人質疑切下來的機身斷面會這麼整齊嗎?我想應該是有再磨過的原因,目前後面有一個門,應該可以讓人直接由這邊進入機艙內,所以後面還有擺上一組樓梯,可以讓參觀的人由這邊上機。

虎尾科大_2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查爾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