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的行程由女皇宮展開,或許有人會問,
怎麼第二天的晚餐與第三天的早餐都沒看到,就直接跳到第三天的行程呢?
這是因為當時還沒有寫部落格的習慣,所以我拍到通常只拍風景,
對於吃過的餐點幾乎都沒有任何照片,所以自然就無法寫文章了。
女皇宮的原名是班蒂斯蕾古剎(Banteay Srei),這個地方也是我們通行證上的照片,
女皇宮位於大吳哥城東北方21公里處,建於十世紀的加亞華羅曼五世王朝,
此地為尊奉婆羅門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濕婆神」。
建造此座古剎的石頭為美麗的粉紅色,而壁畫的雕刻是所有吳哥古蹟中最精緻細美的,
其中最令人讚賞的是創作者竟能將堅硬的石塊,如雕刻木頭般琢磨出層次分明線條柔纖的精細作品,
是吳哥所有寺廟中石雕作品最上乘,也是柬埔寨藝術的顛峰之作,
故又有吳哥藝術之鑽( Jewel in Angkor Art)的美譽。
女皇宮的原文Banteay Srei是「女神住的地方」的意思,被稱為女皇宮,其實有點名不符實。
因此整座宮殿建築充滿女性之美、高貴晶瑩華麗,
因此過去曾被認為是皇帝的後宮住的地方,所以才一直被稱為女皇宮,
不過,後來的文獻推翻了這個說法,因此可能還是正名為班蒂斯蕾古剎會比較好一些。
▼ 入口處大門上的火焰狀雕刻,由這裡開始的雕刻就可以看出其精細的一面,不僅是上頭的雕刻,連門框上的雕刻都不馬虎,我想當初的工匠一定是個完美主義者吧!
▼ 在火焰雕刻的兩旁照例是大蛇NAGA的圖騰,這個圖騰在吳哥窟的幾個遺跡中都是到處可見。
▼ 在前往正殿的途中,會經過一條長長的走廊,在道路的兩旁有宮燈造型的石雕柱,每一個燈柱大約是一米五左右,可以想像一下在當初吳哥王朝全盛時期,這裡應該是燈火通明吧!
▼ 內門上方的雕刻非常的細緻,簡直可以用龜毛來形容這個雕刻的細膩,很多細節都不放過,很難想像當初是用哪種方法在這麼堅硬的石頭上雕刻出這樣的圖案來。
▼ 建築呈現對稱造型,當時的窗戶造型好像都差不多,這個窗戶的形狀後來在小吳哥城也看到一樣的。
▼ 這是女皇宮的正殿入口,整個建築除了磚紅色是一大特色外,許多地方都有火焰狀的造型。
▼ 在這片建築中,一樣是塔林林立,一座座的高塔上都有著細膩的雕刻,不過可能此地的岩石較為脆弱,而且也怕遊客把精美石雕破壞,因此在一些建築的外圍有圍起警戒線,不讓遊客靠近與觸摸建築本體。
▼ 少了一半的牛雕像,因為斷口非常的整齊,有可能是當初牛的背上有著其他的雕像,而該雕像被人偷走了,所以才會變成這樣子。
▼ 重重的大門,不知道裡頭究竟有多深,每個門框都是非常的工整,門柱上的雕刻也是非常的細緻。
▼ 這個地區的雕刻方式與其他有點不同,除了細膩程度不同外,在門牆上比較少看到描述神話故事的壁畫。
▼ 除了塔狀建築外,也有這一種造型的建築,這在其他地方也是比較少看到的。
▼ 標準的吳哥塔式建築,在很多地方都會看到類似的建築造型。
▼ 這張照片可以很清晰的看出來整個雕刻的精細,門上、壁上都有很精細的雕刻,遠遠望去就可感覺到當初花費的工夫。要特別介紹的是在門左方的女神人像雕刻。
▼ 這個女神人像雕刻除了本身雕刻精細外,另外仔細看的話,可以看得出來在其眼睛部位有雕刻出眼珠來,這應該是整個吳哥地區中,唯一的一尊有雕刻眼珠的人像吧!因為有了眼珠,看起來還滿像是一個真人站在那邊的感覺,真是太厲害的雕工了。
▼ 在女皇宮外頭有一圈護城河,如果是雨季時,整條河面會充滿水源,那時候拍起女皇宮的倒影應該會更漂亮。
▼ 這個婆婆還算是小有名氣,當時在我們出發前,我們就在網路上做了一些功課,發現這位婆婆非常受到觀光客的喜愛,所以我們找了一陣子後終於發現婆婆的蹤跡,當然是趕緊跑去與她合照,後來給了婆婆一些食物,希望能對她有所幫助。
▼ 吳哥窟的牛都非常的瘦弱,大概是連人民都吃不飽了,就沒有多餘的精力去照顧牛了吧!不過這樣的牛不知道有沒有力氣去耕田啊。
▼ 路邊的小攤,賣著很多當地的特產,很多旅行團看到他們就會停下車來買點東西,我們也特地停了下來,因為導遊謝爸爸要請我們吃棕糖果。
▼ 這個就是棕糖果,是棕糖樹的果實,可以吃,還滿甜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