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魁車_053.jpg  

花魁車地景公園就位於高鐵台南站前廣場內,這個新的景點是在2023年12月底才正式開幕,

主要展示的是全世界第一條商轉的高速鐵路日本新幹線,被暱稱為「花魁車」的0系新幹線列車,

可惜只能拍攝外觀,內部不開放讓一般遊客進入,目前日本0系新幹線列車只有二部在海外,

除了2001年捐了一部給英國鐵道博物館,另一部就是在2004年由台灣高鐵引進,

作為興建中高鐵的工程「限界測量車」,這部列車是由東急車輛製造廠於1978年6月19日產製,

也是目前全世界唯一具有限界測量車形象的0系新幹線列車。所謂的限界測量車,

是用於檢測軌道及路徑淨空等工作的列車,在車身外會安裝很多探針,

在操作的時候這些探針會伸出車體外進行量測工作,看起來就像是日本江戶時代藝妓花魁的髮簪,

所以被鐵道迷暱稱為「花魁車」。根據台灣高鐵的說明,

這部花魁車,是由JR西日本贈予,

當時獲得高鐵核心機電系統建造合約的日本「台灣新幹線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TSIEC)」,

擔任高鐵興建時期的限界測量車任務,在高鐵完工後,於2012年由TSIEC贈予台灣高鐵,

過去一直保存在高鐵六家基地內,最後置於高鐵台南站站前廣場「花魁車地景公園」內,

這部充滿歷史的列車,也才得以重見天日,展現在大家面前,

有搭高鐵到台南的人,別忘了撥點時間去拍個照,畢竟這個機會是很難得的。

 

▼ 要前往花魁車地景公園很容易,搭乘高鐵來到台南站,從3號出口走出去後左轉,就會看到位於車道對面的花魁車地景公園,其實就在高鐵台南站旁邊,不需要再搭車或是走很遠,可以利用搭車前的一些時間,特地走過去拍拍照。

花魁車_001.jpg

▼ 在車道的對面,就是這一次要拍照的花魁車地景公園,整個空間其實不大,繞一圈應該花不到2分鐘,主要的展示品就是這部花魁車,考量到台南的溫度與日曬,在上方搭了一個高大的棚子可以遮陽,還可以維持通風不悶熱,這樣子車輛保養起來也會比較容易,對這部有歷史的0系新幹線列車列車來說,也是比較好的。

花魁車_002.jpg

▼ 入口處有一個看板的說明,有一些禁止事項,整個區域都有監控,大家要遵守規定。在整個花魁車地景公園內,一共分成七大區域的解說,分別是「0.入口意象」、「1.0系花魁車經典再現」、「2.花魁車的修復與典藏」、「3.新幹線0系的誕生」、「4.透視0系花魁車」、「5.台灣高鐵鐵道路床形式」、「6.台灣鐵道科技演進史」,還設置了二處最佳拍照點,可以在這二個位置取得最佳的拍照角度。

花魁車_003.jpg 花魁車_004.jpg

▼ 首先看到的是「0.入口意象」,因為這部花魁車是0系新幹線列車,所以這個意象的圖案就是以0這個數字來呈現,可以透過中間的孔洞,將後方的0系新幹線列車一起入鏡,拍出來的效果相當不錯。

花魁車_005.jpg 花魁車_006.jpg

▼ 旁邊設了一個最佳拍點,這個位置是用來取景列車的右前方,不過因為前面有欄杆的設計,拍照的時候會將白色的欄杆一起入鏡,可以順著最佳拍攝點的方向往前走幾步,拍到的角度會更好。

花魁車_007.jpg 花魁車_008.jpg

▼ 這是站在最佳拍攝點的位置拍出來的照片,當然手機的鏡頭是有拉近的,從這個角度可以將整個車身都拍入鏡,也是列車最漂亮的角度。

花魁車_009.jpg

▼ 車頭的正前方,因為有著渾圓的車頭設計,這款列車在剛推出的時候,就有著子彈列車的美稱,因為車頭的形狀就像子彈的彈頭一樣。

花魁車_010.jpg

▼ 車頭底下延伸出來的造型,應該是為了去除軌道上的障礙物的設計,有點類似鏟泥板的感覺,當列車高速前進時,如果軌道上有異物,就會造成列車的危險,這樣的設計可以將異物推開後向二側推開,不過現代的軌道上都有異物入侵偵測的系統,新一代的列車好像就沒有這麼明顯的設計了。

花魁車_011.jpg 花魁車_012.jpg

▼ 車頭的左右二側各有一組大燈,夜間行車的時候打開來應該很亮,不過那個年代應該不會有LED這種東西,可能只是一般的大燈燈泡而已吧,沒看過燈亮起的樣子,無從判斷。

花魁車_013.jpg 花魁車_014.jpg

▼ 車頂的位置有一根突出的設計,猜測可能是天線之類的,作為行車時的通訊功能使用,可以看到在前擋風玻璃上的雨刷,一側各有二隻雨刷,跟飛機上的雨刷設計有點類似。

花魁車_015.jpg 花魁車_016.jpg

▼ 轉過來後,看到的是第一個介紹展區「1.0系花魁車經典再現」,從花魁車地景公園設置的起緣,到整個花魁車地景公園的設計理念,以及這部0系新幹線列車的歷史背景說明,最後還列出了這部花魁車的相關履歷,簡單的介紹,對日本新幹線有興趣的人應該會很喜歡這裡的說明。

花魁車_017.jpg花魁車_018.jpg 花魁車_019.jpg 花魁車_020.jpg 花魁車_021.jpg

▼ 旁邊有一個坡道可以上車,但這個出入口並沒有對外開放,坡道口使用紅龍繩圍住,限制遊客進入車廂內參觀,不知道以後有沒有機會對外開放,我一定要進去裡面拍拍照。

花魁車_022.jpg 花魁車_023.jpg

▼ 來到列車的左後方,這裡是「2.花魁車的修復與典藏」、「3.新幹線0系的誕生」、「4.透視0系花魁車」三個說明區的位置,設置在一起。靠近外側的是「2.花魁車的修復與典藏」,從0系花魁車的DNA、花魁之名何來、維修工程與紀實、唯二日本海外典藏的0系車頭等都有說明,內容大致上就是我在文章一開始寫的那一段過程,比較特別的是,這裡還有展示一些車廂內的照片,以及列車修復前後的對比,將一些金屬腐蝕的部分都修復完成,我們才能看到這麼漂亮的花魁車。

花魁車_024.jpg 花魁車_025.jpg 花魁車_026.jpg 花魁車_027.jpg 花魁車_028.jpg

▼ 內側比較靠近列車的是「4.透視0系花魁車」,說明了0系花魁車剖析及限界測量工作,將這輛限界測量車的功能與操作加以說明,還有2004年的時候,花魁車與台鐵機車頭並行的照片,不過這輛花魁車來到台灣的時候其實是無動力的,只能依靠同樣來自日本的DD14型柴油機車推進,來到台灣的是原屬於JR東日本的DD14 331號機車,在2003年退役後讓渡給台灣新幹線株式會社,這輛機車目前不知道在哪裡。

花魁車_029.jpg 花魁車_030.jpg

▼ 在花魁車上的探測裝置有二種,分別是安裝在車身中段的超音波偵測器,以及探針偵測器,透過這些偵測器,來設定列車淨空限界範圍。

花魁車_031.jpg

▼ 旁邊還有花魁車的車身內部剖析,大部分的座位都已經拆除,在車身內外安裝了探針零件、監視器主機、可開窗窗戶、超音波探測器、觀測瞭望台、除了還原車身內的模樣外,每一項設備的功能也都有簡單的說明。

花魁車_032.jpg 花魁車_033.jpg

▼ 後面則是「3.新幹線0系的誕生」,從世界高速鐵路先驅的傳奇新幹線0系、包含設計、命名、與使用的創新分散動力與交流電模式科技都有介紹,另外也提到象徵時代流行文化的車體塗裝、子彈列車流線型設計,都可以幫助大家更加的了解這部列車。

花魁車_034.jpg 花魁車_035.jpg 花魁車_036.jpg 花魁車_037.jpg

▼ 來到車身的後方,可以看到安裝在車身上的探針,左右都安裝了向外突出的探針,還可以看到連接探針的傳輸線路,不過從這一面來看,這部列車在復原的時候似乎是以外觀為主,因為底下的各種設備看得出來保存狀況不是很好,大部分的零件感覺都還有鏽蝕的痕跡,大概是反正也不會再上路了,就只針對外觀來重新修復而已。

花魁車_038.jpg 花魁車_039.jpg 花魁車_040.jpg

▼ 安裝了一面中英文對照的限界測量探針的說明,這些探針可以快速且連續紀錄侵入沿線淨空範圍內的資訊,在車身中段及後段,都有安裝各種傳感器和探針,所收集到的資訊,都可以作為後續工程修正分析或驗收參考,確保列車進入路線時不會遭受障礙碰撞,確保高鐵列車運行的安全。

花魁車_041.jpg 花魁車_042.jpg

▼ 設置在車身正後方的是「5.台灣高鐵鐵道路床形式」說明,由於台灣從北到南的地質條件都不同,所以在軌道路床有多種設計,占比最多的是日本版式軌道(J-SLAB),第二多的是德國軌道版(Rheda 2000),其次則是低振動軌道(LVT)、道渣軌道(Ballast Track),以及只有在台北站才有的嵌入式軌道(Embedded Rail System)。旁邊還有各式軌道的照片,以及設置的位置,下次搭台灣高鐵時可以觀察看看,基本上台灣高鐵全線以日本版式軌道為主,德國軌道版則設置在靠近車站與車站內的位置,低振動軌道設計在板橋到南港的地下段,可以將振動降到最低,避免影響附近居民,最後的道渣軌道大家一定有看過,在左營站內的軌道就是這一種形式。

花魁車_043.jpg 花魁車_044.jpg

▼ 車身後方的側邊,有印上限界測量車的名稱,底下有一個21-5035編號,不知道是日本新幹線的編號,還是來到台灣後才賦予的號碼。

花魁車_045.jpg 花魁車_046.jpg

▼ 車輪的部位,有在前後加上防止滑動的木頭擋板,因為列車就只是放在軌道上而已,如果沒有擋板,地震時搞不好會滑動。

花魁車_047.jpg

▼ 側邊也有一個最佳拍攝點,站在這個位置上,可以將整個車廂從頭拍到尾,不過這個角度其實不是正側面,而是稍微偏向前方的位置,而且相機要有廣角,不然還是沒有辦法拍到全貌的。

花魁車_048.jpg 花魁車_049.jpg 花魁車_050.jpg

▼ 車身的側邊,圓形的部位就是超音波偵測器,旁邊的方形盒內就是探針偵測器,與安裝在車底的應該是同樣形式的探針。

花魁車_051.jpg 花魁車_052.jpg

▼ 在駕駛室後方的第一個門,比正常的車門要小一點,上面還有原廠的「乗務員室」字樣,保證是原汁原味,底下的R6,我就不知道是代表什麼了。

花魁車_053.jpg 花魁車_054.jpg

▼ 車身上也有印上台灣新幹線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Taiwan Shinkanse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TSIEC)字樣,這家公司是當年負責台灣高鐵核心機電系統建造的公司,這部花魁車就是先移撥給TSIEC,之後才又轉贈給台灣高鐵。

花魁車_055.jpg

▼ 最後一個區域是「6.台灣鐵道科技演進史」,採用一根根的圓柱設計,將台灣的鐵路史從頭到尾交代了一遍。掃描QR Code可以看到更詳細的內容,有中文、英文、日文的版本,基本上是直接連接到台灣高鐵探索館的線上網站。

花魁車_056.jpg 花魁車_057.jpg

▼ 在台灣鐵道科技演進史中,包含有1888年#台灣鐵道第一輛蒸汽機車、1901年#日製機關車黎明期的嘗試、1920年#大正年間的新銳代表作、1935年#流線型時代的再次提速、1955年#一日往返台北高雄成為可能、1960年#西部幹線的第一款柴油機車、1966年#電氣化前的最高速列車、1978年#鐵路電氣化的代表、2007年#台灣第一款傾斜式列車、2007年#台灣高鐵一日生活圈。除了有剪影的圖案外,也有簡單的說明,最重要的是有提供當時的時速,從最早的35km/h,到現在的300km/h,進步性真的是神速。

花魁車_058.jpg 花魁車_059.jpg 花魁車_060.jpg 花魁車_061.jpg花魁車_062.jpg 花魁車_063.jpg花魁車_064.jpg 花魁車_065.jpg花魁車_066.jpg 花魁車_067.jpg

▼ 後來因為工作的原因,有機會在晚上到台南出差,回程時把握時間終於來拍了花魁車地景公園的夜景。晚上的時候車輛內外都會打燈,位於車頭正前方二側的車燈也會亮起,但只是營造個開燈的效果而已,只會看到車燈處亮亮的,本身是沒有照明功能的。

花魁車_068.jpg 花魁車_069.jpg

▼ 車廂內也有開燈,可以更清楚的看到車廂內的模樣,仔細看的話,會發現連座位編號都還在,牆上的衣架也看得到。

花魁車_070.jpg 花魁車_07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查爾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