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淡水這一帶,最有名的外國人應該就是來自加拿大的喬治·萊斯里·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
也就是我們一般熟知的「馬偕博士」或「偕牧師」,創立了偕醫館,也就是馬偕醫院的前身。
而這一次來的「滬尾偕醫館」,目前是新北市市定古蹟,也是台灣北部第一家西式醫院,
裡面展示了許多當時醫院的器具,還有馬偕博士生平簡介、衣物、日用品、教會相關用品等。
這個滬尾偕醫館,其實是在1879年時,同姓的馬偕婦人為了紀念已逝的先生馬偕船長,
同時感念馬偕博士的無私服務精神,因此捐助經費興建的,馬偕博士曾於此進行宣教及醫療,
整座建築有中式斜坡屋頂,以及閩南式屋宅,還有西式的圓拱窗設計,在內部還有壁爐,
這裡也是發現世界首例「肺蛭蟲」的醫療院所,在中法戰爭時,這邊即為醫護所,
在1912年,滬尾偕醫館才遷移到現今臺北市中山北路的馬偕紀念醫院現址,
原來的地方經過整修後,就成為展示館,為古蹟再活化利用的例子。
▼ 在淡水街頭可以看到馬偕博士的銅像。馬偕其實是長老教會牧師,本身不是醫師,但因為學過解剖學與生理學課程,於19世紀末期來到台灣傳教與行醫,對於淡水地區來說,是一位很重要的人物。
▼ 這一次要來參觀的滬尾偕醫館,整座建築有中式斜坡屋頂,以及閩南式屋宅,還有西式的圓拱窗設計,為一中西合璧的建築。這一次來到淡水,特別跑進去參觀,因為不用門票,免費開放參觀。
▼ 門口立著一塊馬偕紀念醫院發源地的石碑。在1912年,滬尾偕醫館遷移到現今臺北市中山北路的馬偕紀念醫院現址,因此說這邊是發源地也沒有錯。
▼ 還有關於滬尾偕醫館的歷史介紹,網路上也可以查得到不少資料,一併參考著閱讀。
▼ 裡面目前展示著許多當時醫院的器具,還有馬偕博士生平簡介、衣物、日用品、教會相關用品等,相關的大事記通通都記錄在牆面上,對歷史有興趣的人可以細細閱讀。
▼ 裡面也有很多古物,例如這一部是台灣第一台印刷機,但我想應該是復刻版,因為周邊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真的骨董不可能這樣展示的。
▼ 有用紅龍繩圍起來的這部風琴,是當初由國外引進,曾擺放於博士家超過百年歷史的風琴,因為是真的古蹟,所以禁止遊客觸摸,旁邊有一部看起來比較新的,年份應該就沒那麼久了。
▼ 在裡面可以看到很多與教會相關的說明,我們只是觀光客並不是教友,簡單看看文字就好。
▼ 擺在玻璃櫃中的文物都是骨董,當然都要一一的保護好,可以拍照,但禁止遊客觸摸。
▼ 在隔壁就是淡水禮拜堂,這裡一樣是新北市市定古蹟,目前看到的建築物是在1932年改建的,為仿歌德式建築的紅磚建築,有一方型鐘塔,內部為木架天花板。淡水禮拜堂目前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淡水教會使用,是淡水地區最大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聚會所,大約可以容納三百人左右。
旅遊資訊: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馬偕街6號
電話:(02) 2629-2515
開放時間:11:00~18:00(一至四)、11:00~21:00(五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