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到億載金城旅遊的時候,都會在城牆上看到後方的運河邊停靠著一艘軍艦,
後來在網路上一查,才發現原來這一艘是海軍已經除役的陽字號驅逐艦德陽艦(DDG-925),
除役後就擺在臺南運河這邊當作軍艦博物館來使用,也有對外開放參觀,
一直都是我很想去的地方,這一次的臺南行,終於完成了這個行程。
德陽艦的前身是美軍的基靈級(FRAMI)驅逐艦 Sarsfield 號(DD-837),
在1945年5月27日下水,於1977年10月1日移交我國海軍,最後在2005年4月1日除役,
德陽艦也是當時海軍改裝武進三型系統七艘中的其中一艘,
不過在除役之後,還可以使用的76快砲、方陣進迫武器系統等武器,
部分移植安裝到濟陽級巡防艦與錦江級巡邏艦上,
因此目前看到艦上的武器設備,其實並不是當初服役時所使用的,
純粹就是可以體驗登上軍艦的感覺而已,
加上德陽艦是固定在運河邊,本身已經不具備任何的動力,
想要體驗乘風破浪的快感,應該也只能靠想像了。
▼ 在停車場下了車後,遠遠的就可以看到一艘軍艦停靠在運河邊,這一艘就是德陽艦,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的觀賞一艘軍艦,不過比想像中的要稍微小一點。
▼ 參觀德陽艦是要購買門票的,全票50元,說起來也不算是太貴的價格,反正既然來了就購票參觀吧。
▼ 在登艦前,先來到艦艏的位置拍個照,從這邊可以看到整艘軍艦的模樣,前方的大錨與繫留的纜繩也都清楚可見,最重要的是編號「925」字樣也都完整的保留下來了。
▼ 艦尾處除了迎風飄揚的國旗外,還可以看到「Sarsfield」字樣,這是當時美軍操作時的艦名,不是很確定德陽艦在服役時,艦尾是不是一樣有這個字樣,還是在除役後特別寫上去的,這點可能要在艦上服役過的人才能確認了。
▼ 外頭的服務台也兼售票處,參觀的入口處就在旁邊的樓梯處,大熱天又沒有冷氣吹,工作人員真的是辛苦了。
▼ 門票長這樣,以船艦的外觀為造型,背面有一些注意事項,稍微看一下就好,都是一些很基本的規定。
▼ 登艦後,順著參觀動線的指標前進就好,基本上艦上的動線不會太複雜,順著路走就好,如果只是簡單看看的人,大約半個小時內就可以走完、拍完一趟。
▼ 印著DDG-925與131艦隊的救生圈,這不知道是當初軍方留下來的,還是後來的複製品,很有代表性的景點。
▼ 基本上在軍艦內的空間都不會太大,畢竟是作戰艦艇,一切都是已戰鬥需求為主,因此甲板的走道通常都是窄窄的而已,走得過去就好。
▼ 首先來到艦艏的位置,這裡是德陽艦的最前方,有著一具很大的艦砲,佔了將近二分之一的空間。
▼ 這一門是5吋38倍單管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普遍裝設於美軍佛萊契級、桑拿級驅逐艦上,而我國海軍使用的5吋砲,則是隨著美軍移交給我國的驅逐艦上而來,具有射速快、防護力足夠等優點,這一型艦砲,後來也裝設於早期的陽字號驅逐艦與山字號巡防艦上,不過隨著這些軍艦除役,這型艦砲也逐漸被汰換成76mm艦砲,但拆下來的5吋砲有些轉成各港口、要塞的防衛砲,至於現在是否還在服役中,我就不知道了。
▼ 德陽艦最前方的位置,尖銳的艦艏形狀相當的吸引人,與現代商船稍微圓弧形的設計不太一樣。
▼ 前方的地面上,是艦上的船錨,在停泊在海面上時,放下船錨可以將船隻固定在同一個位置,可以防止船隻漂流,頂多只會隨著海流旋轉而已。
▼ 由最前方的位置看出去的模樣,德陽艦目前停靠的地方是臺南運河,景觀視野還算是不錯。
▼ 由艦艏回望德陽艦,軍艦通常都窄窄的,過去以艦砲攻擊的年代,於正面迎敵時,被砲彈命中的機率可以大幅降低,不過現在海戰都是飛彈了,這樣的設計應該沒有太多的幫助。
▼ 這天的天氣還不錯,搭著5吋砲與後方的艦橋一起取景,拍出來的效果還不錯。
▼ 艦上有些房間有開放進入參觀,但是門框都稍微矮了一點,進出房間時要小心頭部。
▼ 不能進入的房間,會用網子網住門口,雖然不能進去,但還是可以站在門口拍拍照。
▼ 這個是MK32反潛魚雷發射管,在美國與盟國海軍水面作戰艦艇上,很常見到這一款標準魚雷發射裝置,藉由遙控方式發射魚雷,可以用來發射直徑324mm的輕型魚雷,以電子擊發方式,利用高壓空氣將魚雷推送出去,多半會在船身左右兩側,各設置一座魚雷發射器。
▼ 在5吋砲的後方是雄風一型反艦飛彈發射座,這個也是除役後才裝上去的,德陽艦在服役時,其實使用的是雄風二型反艦飛彈。這款飛彈是由天使飛彈為藍本改良而來的,由中山科學研究院完成研發與生產,不過已經在2012年全數除役,目前臺灣最夯的反艦飛彈,應該就是雄風三型了。
▼ 在眾多的小房間中,比較完整的就是這一間艦長室,還算是寬敞的房間,但是床鋪也是小小的而已,有點類似行軍床的大小,睡起來應該不是太舒服。
▼ 牆上有窗戶,可以讓外部的自然光線照射進來,增加房間的明亮度,旁邊的冷氣,應該是除役後開放參觀後才裝上去的吧,不太相信在服役時就有冷氣可以給艦長使用。
▼ 艦長室是套房,有獨立的衛浴設備,以軍艦的配備來說,算是豪華的了。
▼ 這一間是海圖室,用來儲放海圖、六分儀器、船舶日記、望遠鏡、測汐表、氣象及圖表資料等其他航海有關的儀器。
▼ 雷達發射間,放置雷達主要機器設備和維修器材的控制室。
▼ 電信室,放置有關無線電、有線電發射機和電信器材等機器,電信發報話務員亦在此發信或接收信文。
▼ 接著來到德陽艦的中段位置,可以看到巨大的煙囪與上方的祪桿,還可以看到一句ASROC反潛火箭發射座。
▼ ASROC反潛火箭發射座,所謂的ASROC(Anti-submarine Rocket)其實就是一種火箭與魚雷結合的水面艦艇反潛火箭,可以用多種艦上發射架發射,最常艦的就是Mk112八聯裝反潛魚雷發射器,也就是現在看到的版本。
▼ 旁邊還有一個反潛火箭模具,這個並不是真的反潛火箭,而是教學模具,用來教導士官兵瞭解火箭內部結構及作戰功效。
▼ 順著艦體前進,通往位於艦尾處的直昇機停機坪。
▼ 艦尾處有一個小小的停機坪,陽字號驅逐艦因為停機坪不大,因此配備的反潛直昇機為MD 500型「防衛者」式直昇機(MD 500 Defender),臺灣擁有的型號為500MD/ASW,用於反潛艦任務。
▼ 停放直昇機的機庫也是小小一個,裡頭的空間真的不大,將500MD的旋翼折起後,塞進去機庫中,應該就剛剛好塞滿了。以前在這個機庫內好像還有咖啡廳的設計,因為有看過過去剛開放參觀時候的照片,可惜現在已經沒有了,大概是生意不好吧。
▼ 繼續順著動線走,這個水兵圖案,應該是海軍版的阿帕契姿勢。
▼ 沿著煙囪旁的樓梯,可以爬上去到達艦橋的位置,但是因為樓梯不寬,遇到人多的時候要互相禮讓一下。
▼ 爬上去後就可以看到這一組CR201干擾火箭發射器,這個是由中山科學研究院自行研發的武器,以工蜂四型多管火箭的二十聯裝發射器為基礎,發展出海軍艦用型的十六聯裝發射器,由軍艦戰情室內的電戰操控台控制發射,搭配中科院自製的長風三型電戰系統進行電子作戰。
▼ 走到最前面,就是進入艦橋的入口門,這個地方一樣有開放參觀,可以進去裡頭好好的拍拍照。
▼ 艦橋內的中央,主要就是控制整艘軍艦的操作台,方向舵、加速、減速等操作,通通是由這邊進行控制,艦橋內似乎滿簡潔的,沒有太多的贅物。
▼ 由駕駛台往出去的模樣,視野好像沒有太好,因此在進出港的時候,除了依靠定位系統外,在兩舷都還需要有人目測確定安全,之前在搭遊輪的時候就有看過類似的動作,不過現代軍艦都依靠電子系統,會方便安全許多。
▼ 這張椅子應該是給艦長坐的,乘坐起來的感覺其實沒有太舒適,而且椅子角度的原因,視野一樣不是太好。
▼ 由艦橋內可以看到前方的雄風一型飛到發射架,與底下的5吋砲,正前方的視線還不錯,可以自行想像一下軍艦行駛時候的模樣。
▼ 艦橋因為是艦上的最高處,整體的視線還算不錯,可以清楚觀察到艦上的大致狀況,在作戰的時候應該很有幫助。
▼ 鯨型小艇,大概是因為外型的模樣而取名的,基本上除了當作救生艇外,如果有需要登上其他船隻,或是執行搜救任務時,就會放下這個小艇下水執行任務。
▼ 艦尾的地方,最顯眼的就是迎風飄揚的那一面國旗,雖然這裡是臺南運河,但灌進來的海風也還滿強的。
▼ 沿著窄窄的走道,來到德陽艦的最後方處,這裡位於停機坪的下方甲板。
▼ 艦尾的裝置是深水炸彈施放軌,深水炸彈主要是拿來攻擊潛艦,外觀一般都是桶狀,裝有定深引信,投入水中下沉到一定深度會自動爆炸,就算沒有直接擊中潛艦,爆破的振動亦能對船身造成損傷,或是造成潛艦內船員的傷害。
▼ 從這角度可以看到安裝雷達的祪桿,還有安裝於艦尾的5吋砲,直昇機的停機坪就位於5吋砲的後上方甲板。
▼ 這個5吋砲與安裝於前方的那一具是一樣的,只是安裝位置不同而已。
▼ 在離艦前,再針對迎風飄揚的國旗拍張照片,個人覺得這一片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國旗,而且相當有特色,每次出國時,也都會在身上別上有國旗的識別圖案,至少可以證明自己不是阿六仔啊!
旅遊資訊:
地址:台南市安平區安億路121號
電話:(06) 293-2925
開放時間:09:00~19:0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