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九年前,因為公司員工旅遊到香港三日遊後,
這九年內就再也沒有來過香港了,當時雖然還沒有開始寫部落格,
但後來還是努力的找了照片,整理出18篇遊記來,
只是很多照片都是硬湊的,拍攝的角度不是很好,
不棄嫌的話可以參考看看:http://g8906011.pixnet.net/blog/post/330808451。
對於香港街景的映象,除了中環的高樓大廈外,
就是小小的街道,與雜亂的市景,印象不是太好,
而這一次我們進入香港市區只是為了要去啟德郵輪碼頭搭藍寶石公主號,
途中經過的道路並不是很熱鬧的市中心,所以看到的景觀與印象中的又更不一樣了。
▼ 這一次搭遊覽車一出機場就直接上了高速公路了,要直接由機場前往啟德郵輪碼頭,看路徑是沒有進入香港島的。香港的高速公路也是要收過路費的,一樣有自動收費的系統,上頭很直覺的寫著「自動收費」的字樣,不知道是這個時間初本來就比較少還是怎樣,高速公路上都沒有什麼車。
▼ 除了自動收費外,還有人工收費的亭子,大家都要乖乖的停下來繳錢,這時候就會覺得我們有ETC真的是太方便了。
▼ 吊橋式的橋樑,還滿壯觀的。
▼ 高速公路上的車輛真的很少,香港因為過去是英國的殖民地,因此與英國一樣是右駕靠左走的地區,可以看到左邊有交流道上來,如果到香港自駕的話,要留意改變在臺灣的開車習慣。
▼ 隔壁的路是往貨櫃碼頭的,大多都是貨櫃車駛入居多,一般人沒事應該不會往那邊去。
▼ 這天的天氣霧霧的,對岸的位置應該是貨櫃碼頭但卻有一艘郵輪停靠在那邊,感覺還滿詭異的,不知道是載客還是去保養,總覺得郵輪不應該出現在那個碼頭的。
▼ 這個是長青隧道,還滿壯觀的隧道工程,中間的建築應該是管理中心之類的。
▼ 這個建築是「Modern Terminals Hong Kong」,也就是香港的現代貨箱碼頭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經營貨櫃碼頭的公司,有點類似我們的臺北港貨櫃碼頭公司,規模還不小。
▼ 旁邊都是貨櫃碼頭,可以看到一大堆的貨櫃吊車,感覺得出來,香港的海運非常的發達。
▼ 相當高的隔音牆,因為旁邊都是住宅大樓與辦公大樓,可以看到香港的重機也是可以上高速公路的。
▼ 接近工地的時候,會有慢駛的提醒標誌,但卻沒有限速標誌,所以到底速度要降到多慢咧?
▼ 路肩平常也是不開放行駛的,只有在車輛發生故障時才能使用路肩來停車維修,這點世界各國應該都是一樣的。
▼ 香港街景的一個特色就是高樓多,不過這一次沒有進入香港島,大部分的大樓都集中在香港島一帶,尤其是金融重鎮中環更是密集,可惜這一次是要直接去搭遊輪的。
▼ 直立式的紅綠燈,比較省設置空間。
▼ 這一帶的馬路雖然還滿多線道的,帶兩旁的建築感覺比較老舊且落後,是香港市中心的大樓相比,差異性很大。
▼ 這一間是油麻地戲院,油麻地這個地名,有看過港劇或電影的人一定會有印象,來到這邊,其實也就快到啟德郵輪碼頭了。
▼ 香港街景的另一個特色就是,窗戶外頭一定會有衣服掛著,這是因為香港的房子普遍都小小的,室內沒有可以曬衣服的空間,因此曬衣服的竹竿,就只好往窗戶外頭來設置了,可以看到家家戶戶都一樣的作法,相當的特別。
▼ 在香港因為殖民地的緣故,大部分的路標都是中英文對照的。
▼ 香港也是有很多的單行道,這是因為地方小馬路寬幅不夠,因此只能做成單行道才方便行車,基隆也是這個原因,所以一樣有很多的單行道。
▼ 這個是香港科技大學的廣告,雖然香港科大不在這附近,但在九龍的華仁書院辦聯招升學講座,因此才會有廣告布條掛在這邊。
▼ 這一條路叫做窩打老道,但其實看英文就是滑鐵盧路(Waterloo Road),看路名想必是英國人取的,因為拿破崙在滑鐵盧這個地方敗給以英國為首的聯軍,所以在英國境內常常可以看到以Waterloo為名的地區、街道,一種很故意的概念,讓法國人看到恨得牙癢癢的。
▼ 也是因為殖民地文化,香港有很多的雙層巴士,最近幾年的雙層巴士造型比較流線,感覺好像與英國同步更新的樣子。
▼ 如果交通號誌、路燈故障的話,有24小時服務熱線,立即報修。
▼ 很快的即將抵達郵輪碼頭,啟德郵輪碼頭就是以前啟德機場的跑道改建的,所以有政府飛行服務隊在這附近也就不奇怪了,不過現在好像已經改成多個紀律部隊共用的行動基地。
▼ 這個測速相機的標誌與在英國看到的一模一樣,當初去英國旅行的時候常常看到這個標誌,想不到在香港也是這樣的,果然是殖民地風格。
▼ 這一間是啟德消防局,規模不大,但也不會太小。
▼ 很像塔台的建築,不過這應該不是塔台,到底是做什麼用的我也不知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