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清水寺後,我們接著直奔大阪城,

遊覽車直接上了名神高速,大概一個小時多就可以抵達大阪,

因為京都到大阪其實也沒有很遠,所以中途就沒有在任何休息站停留了,

這一段的路途在三年前也走過一次,只是這一次異常的清醒,

所以就來拍拍這一段的高速公路路況了。

 

首先登場的是這個超高的隔音牆,日本高速公路的隔音牆都滿高的,而且上緣會做成向內彎曲的形狀,可能是這樣的高度與設計隔音效果會比較好。之前上噪音防制課程時,教授有說過台灣的隔音牆都不合格,因為高度都不夠高,隔音的效果有限,只是再高的話預算有限幾乎是很難達成的。

光看前面大卡車與隔音牆的高度比,這個隔音牆大約已經有兩倍的車高了,這樣的效果應該會好很多,可以將車輛的噪音都收在高速公路上頭,對於沿線的住家來說應該感受很深。

再看看這樣兩側都有隔音牆的設計,假設道路不是照片中的六線道的話,而是四線道,可能可以直接將兩邊的隔音牆連接起來做成隧道了吧!

讓我比較不理解的是,在前方隧道口的上方也有隔音牆的設計,由隔音牆向內側彎曲的設計來看,應該是為了要隔絕來自隧道口的噪音,只是這樣的設計真的會有效嗎?可能要有專門研究隧道工程的專家才能回答我了。

仔細看的話,會發現沿途的交通標誌都是做在隔音牆上頭,與台灣高速公路會另外立鐵架來架設交通指標方式不同,這樣子直接做在隔音牆上頭到底會不會牢靠啊!

連這種橫桿式的號誌,也是這樣子直接裝設在兩側的隔音牆上頭,這種作法不知道是一開始要裝隔音牆就是先規劃好的,還是後來才決定要裝設的位置,如果事後來才決定裝設地點的話,那只能說隔音牆的強度還不錯。

日本的收費佔有兩種,一種是在交流道口的位置,一種也是裝設在高速公路中間,不過人家是依里程計費,所以每一台車的費用都不一樣的。這個收費站的設計還滿妙的,原本狹窄的車道到了收費站突然變成兩倍寬,過了收費站後又再收回原來的寬度,卻不會造成塞車,不知道是因為這個時間車流量不大,還是人家日本人真的比較守規矩的因素。

在日本也是有分一般收費車道與ETC的,一般收費車道就是收現金為主,而收費員多半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家,之前有一次到日本時,領隊告訴我們,因為在收費站的污染高,對身體不好,因此多半都會用上了年紀的人來當收費員,也算是在他們人生最後的階段繼續對國家有所貢獻。這個收費車道設計上,將ETC車道擺在正中央的位置,不知道這樣子設計的邏輯是什麼?

當車子接近大阪時,沒多久就來到大阪城的外圍地帶,從高速公路上就可以直接看到大阪城的模樣,這裡也是我們等會要去遊覽的地方,這天的午餐也在大阪城公園內用餐的。大阪城與後方的高樓大廈相比,古早與現代的對比還滿強烈的,不禁又讓我想起了萬城目學的豐臣公主一書的內容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查爾斯 的頭像
    查爾斯

    隨心所欲查爾斯

    查爾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