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卡礑步道其實好幾年前就來過一次了,不過當時沒有特別寫遊記,
所以這一次入住太魯閣晶英酒店( Silks Place Taroko),在半日遊的行程,
(文山套房 Garden View Suite:https://g8906011.pixnet.net/blog/post/559191729)
就特別選了有砂卡礑步道的行程,打算再來個舊地重遊,
不過這一次來砂卡礑步道,與當年的變化還滿大的,整個規劃得越來越好。
砂卡礑步道全長4.1公里,中間有二個點,分別是五間屋與三間屋,
一般的旅行團會帶走到五間屋,可以在那邊買到好吃的馬告香腸,
幾年前來的時候,我們就是走到五間屋的地方折返,
而這一次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大約走到距五間屋一半的路程,
就直接折返回飯店了,所以五間屋的香腸這一次就沒吃到,有點可惜。
整條砂卡礑步道沿著砂卡礑溪而行,沿途可以看到峽谷、溪水、岩石、森林等景觀,
加上就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牌樓不遠處,自然成為旅行團最愛的步道之一,
我們的導遊說,砂卡礑在原住民語言中是牙齒的意思,因為當初在這裡發現了許多牙齒遺跡,
但到底是人的牙齒,還是野獸的牙齒,他就沒有說了,神神秘秘的。
▼ 在砂卡礑步道的入口處有一個砂卡礑隧道,幾年前來的時候這裡還是雙向道,但目前已經規劃成單行道,讓整體的交通更加的順暢,對行人來說也更加的安全,只要留意一個方向的車輛就好了。
▼ 這裡是砂卡礑步道的入口,目前入口與出口是分流的動線設計,要走下長長的階梯才會抵達步道的入口,相同的,回程也要爬上長長的階梯,體力不好的人,最大的挑戰應該就是這個階梯了。
▼ 對面就是出口,一模一樣的牌樓設計,但多了一個禁止進入的標誌作為辨識。
▼ 走下長長的樓梯,有提醒步道內沒有公廁,這裡的公廁在停車場旁邊,最好先上過廁所後,再去走步道比較保險一些。
▼ 步道內禁止寵物進入,主要是因為這裡有很多的野生動物,要避免有其他的動物迄未留下,而且寵物會亂跑、便溺,對於自然生態也是會有影響的。
▼ 在階梯下的地方,又再次的提醒步道內沒有廁所,有些家長會讓小孩在路邊上廁所,這些都是該避免的行為。
▼ 這條砂卡礑步道有時候會有大型動物出沒,最常看到的應該是野豬,熊的話我是不確定有沒有人遇過,但我想應該也是有可能的,另外就是山區蛇多,所以走步道時不能離開路面,兩旁的草叢中可能會有蛇的。
▼ 這裡也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範圍內,有簡單的景點介紹,看起來設施維持得不錯,而且有中英文對照,對外國人來說也很方便。
▼ 現場有解說員駐站解說服務,這個要例假日才有,上下午各一場,來自由行的人可以跟著這個解說員走。這一次是飯店的行程,有配一位導遊在我們這一車,跟著導遊走就可以了。
▼ 現場的指標很清楚,跟著指標走就可以,而且砂卡礑步道是一直線,只有一條路來回,沒有叉路,應該是不會迷路的。
▼ 砂卡礑步道全長4.1公里,中間有二個點,分別是1.5公里處的五間屋,與4.1公里處的三間屋,一般旅行團會走到五間屋的位置再折返,但這一次我們花了比較多的時間在九曲洞步道(九曲洞步道:https://g8906011.pixnet.net/blog/post/559992917),所以大約只走了700公尺就折返了。
▼ 部分路段還在維修中,欄杆也都是臨時性的,走路時小心就好,不要緊貼著欄杆。
▼ 砂卡礑步道因為是當地原住民出入的道路,有時候會有機車出入,行走時稍微讓一下就好了,同胞騎車都不會騎太快的,不用擔心。
▼ 路邊看到的這個植物就是馬告,馬告也就是山胡椒,泰雅族稱之為「馬告」,可以拿來做菜,很多原住民的菜色都會添加馬告。在五間屋的馬告香腸就是最常看到添加馬告的食品,在飯店內也有吃到馬告麵包。
▼ 比較裡面的步道是已經完成維修的,路面較為平坦,相對的也好走多了,雖然只是鋪上了水泥的道路,但對原住民來說,不管是騎車或是推車,都已經是很好走的道路了。這次在路上有遇到一位原住民婆婆,每天揹著竹簍到五間屋去賣東西,滿厲害的。
▼ 路邊的石頭上有白色的斑點,這些是一種黴菌,可以附著在石頭上,沿路上很常看到這樣的景象。
▼ 沿途都是溪谷的景觀,相當的漂亮,樹木也都很茂盛,隨便拍就是好風景。
▼ 溪水很清澈,有時候還可以看見魚在水中游,不過這沿途的溪谷是禁止走下去的,當然也都是禁止釣魚的。
▼ 路邊的欄杆上有訂著里程數的牌子,可以透過這些數字,知道已經走了多遠。簡單來說距離五間屋有1.5公里,但因為要原路來回,所以只少要有走3公里路程的準備,基本上平常有在玩寶可夢的人,3公里應該是很基本的距離而已。
▼ 路邊的岩壁就可以看到一些斷層的紋理,可以親手摸到斷層,也是很特別的體驗。
▼ 沿途有設置突出路面的觀景台,也都有說明看板,這些觀景台多半設置在景觀比較好拍照的地點,還有設置長椅,真的累的話,可以坐著休息。
▼ 在途中遇到一隻台灣獼猴,完全不怕人的台灣獼猴,看到我們也都不會跑掉。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內是餵食野生動物的,但還是要小心猴子會來搶食物,小心經過就好了,千萬不要去逗牠,小心猴子咬人。
▼ 對岸的山壁上,據導遊說,在山壁上有發現過貝殼的化石,可以證明這塊土地,原本是在海底的,經過地殼擠壓,才慢慢的隆起變成現在的高山,大自然真的很神奇。
▼ 這一坨本來以為是蜂巢,後來經過導遊說明,才知道原來是螞蟻窩,由植物纖維及土壤築成,裡面有很多通道,可以居住成千上萬隻的螞蟻。
▼ 突然發現導遊彎下腰來拍照,原來是發現了一隻綠蝸牛,這個綠蝸牛是台灣青山蝸牛,為台灣的特有亞種,在中低海拔的樹林中都可以看到,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很漂亮的顏色。
▼ 路邊的山壁上可以看到陶瓷的物體,這個是礙子,以前是用來架設電線的裝置,沿著步道將電線一路架設到裡面,以供應電源,後來不用了也沒有拆除,就這樣留在山壁上了。
▼ 回程的時候到處拍照,有些地方的山壁比較突出,會形成不同的景觀,也都可以好好的拍照。
▼ 很快的回到了步道起點的位置,前方這座紅色的橋叫做砂卡礑大橋,我們最初就是從橋上沿著樓梯走下來步道的。回程一樣要沿著樓梯爬上砂卡礑大橋,才能走到搭車的位置。
▼ 要上橋要走後方的步道出口這一座高塔,有好幾層的高度,爬上爬下真的還滿辛苦的。
▼ 離開前記得先到停車場旁邊的洗手間去上廁所,這座廁所的規模還滿大的,不需要排隊等候太久。
▼ 整個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範圍內有很多條步道,喜歡健行的人可以多花幾天的時間,將每一條步道都走過一次,但感覺會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