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草觀音寺位於位於日本東京都台東區淺草二丁目,是東京都內歴史最悠久的寺院,
寺內供奉的主要神明為觀音,因為觀音在台灣與中國皆是家喻戶曉的神祉,
因此這個地方也成為台灣人與中國人來到東京的必遊之地。
觀音寺這個地方最著名的景點,除了寺廟本身外,
位於參道口的雷門也是有名的拍照地點,其左面的是風神像,右面的是雷神像,
正式名稱為「風雷神門」,通稱為「雷門」。
慶應元年(1865年)被燒毀,1960年(昭和35年)、約1世紀之後以鋼筋混凝土再重建。
門內置有實業家松下幸之助於淺草觀音祈願之後病癒,作為報答而寄贈的大燈籠。
鑽過雷門,通過仲見世商店街之後就來到寶藏門,
現在的建築為1964年(昭和39年)再重建時以鋼筋混凝土建造,
由實業家大穀米太郎夫妻捐款興建,
門的左右置有仁王(金剛力士)像、之前名叫「仁王門」、昭和再重建後才稱為寶藏門,
其名來自門上層的文化財產収藏庫。
在本寺的前方為五重塔,五重塔於關東大地震時倒壊,1945年時東京大空襲被燒毀,
現在之塔為於1973年(昭和48年)重建,以鋼筋混凝土建造,鋁合金瓦頂,
基壇高約5公尺,塔自體高約48公尺。
基壇內部有收納供養靈位牌的靈牌殿,塔的最上層置有斯里蘭卡傳來的舍利子。
要來參觀的話,可以地鐵至淺草站,步行約5分鐘即可到達,
當然,我們這一天是搭遊覽車來的,而且還下著雨,氣候還滿冷的。
▼ 在進入淺草觀音寺的路口有著一個大立柱,上面標明淺草觀音東參道。所謂參道,其實就是前往參拜的道路,所以在日本大小寺廟附近都會發現以參道為名的路,最有名的應該就是明治神宮附近的表參道,除了明治神宮本身有名外,光是表參道兩旁的精品店就是一大賣點了。
▼ 觀音寺前一樣有洗手的地方,因為這天下雨,所以在洗手處擠滿了人,大概有一半的人都是在躲雨吧。
▼ 這裡的洗手處是龍王,底座上有許多龍的雕飾,水就是由龍口流出,製作得非常精細。
▼ 正前方就是觀音寺正殿,日本寺廟的造型其實都差不多,去年在關西地區看到的寺廟也大部分都是這個外觀。正殿前方有兩座偏殿,整體的氣勢非常棒,如果天氣好的話,拍起來應該會很漂亮。
▼ 正殿的正門口,與一般的日本寺廟沒有兩樣,比較特別的是門口也掛著一個大燈籠,或許是要跟雷門的燈籠相呼應吧,這個燈籠也是由民眾捐贈的,跟雷門燈籠一樣。
▼ 可能因為下雨的關係,來參拜的人不是很多。
▼ 日本寺廟的屋頂都做得很高,屋簷也比較突出,不過看起來還滿漂亮的。
▼ 五重塔。這個五重塔應該是大部分的人對淺草觀音寺的最大印象,很特殊的造型,塔頂的造型去年在奈良東大寺也看過類似的構造,有點像是法器的感覺。
▼ 在五重塔的前方就是寶藏門,很巨大的一個門樓,門樓有兩層,不過我沒有看到上去二樓的階梯,不確定能不能讓人上去。
▼ 在主殿前的大廣場內有許多其他建築,有些是碑文有些是紀念碑,還滿多的。
▼ 天氣不好真的會影響人潮,平常假日這邊應該是擠滿了觀光客才對。
▼ 過了寶藏門就是仲見世商店街,這是一個規劃過的商店街,兩旁的店家數還滿多的,而且賣的東西也十分多樣,看起來人潮真的不多,而且很多都是台灣人與中國人,西方人寥寥無幾。
▼ 在商店街的上方有許多特殊造景的看板,不清楚這是店家的看板還是商店街的看板,每一個看板都相當有特色。
▼ 雷門。來到淺草觀音寺不來雷門就等於白來了。以前在網路上看過很多照片,不過我沒想到雷門竟然是在大馬路邊,換句話說,開車經過就可以看到了,還真是不錯。
▼ 這個燈籠是松下電器捐贈的,所以在燈籠下方還有松下電器的字樣,廣告效果十足啊!
▼ 觀音寺的全名其實是「金龍山淺草寺」,只是裡面的主神是觀音,所以也通稱淺草觀音寺。
▼ 該拍照的景點都拍完後,就開始逛商店街了。來到淺草一定要吃的東西就是人形燒,其實說穿了就是包餡的雞蛋糕,這邊賣人形燒的店家還滿多的,走沒幾步就有一家,所以我們也不知道哪一家是最有名的,於是就隨便找了一家有現做的店買來吃看看了。
▼ 我們買的這一家有各種外觀,做出來後還會用小塑膠袋包裝,造型自己挑,所以我們就挑了這幾個。
▼ 扳開來後,裡頭其實就是紅豆餡,還滿好吃的,跟小林煎餅賣的吊鐘燒還滿像的。
▼ 接下來我們去買仙貝,因為老婆愛吃仙貝,所以每次來日本都會特地買來吃。我們買的這一家仙貝有現做的,第一次看到仙貝的製作過程還滿有趣的,原來仙貝一開始是白白的一片,煎一煎後就變成金黃色的仙貝。因為不知道師傅會不會罵人,所以我有先問師傅可以拍照嗎?他答應了後我才敢拍照。
▼ 在旁邊有一個小小的平和地藏尊,這個是為了供養戰爭的受害者的地方。在全日本有許多這樣類似的地方,還有為數不少的平和公園。
▼ 在觀音寺正殿旁邊有一個小小的神社,這個是有名的淺草神社,小小一個,看起來歷史悠久的感覺,不過許多觀光客因為只看觀音寺與五重塔,很多都會忽略了淺草神社這個地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