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倫諾夫(Český Krumlov)位於捷克的南波西米亞區,

這個小城的老城區還保留著中世紀的風貌,所以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這個城市位於伏爾塔瓦河的上游,因為地理位置正好在重要的貿易路線上,

在13世紀時開始逐漸興盛繁榮起來,目前人口數約有一萬五千人左右,

城市主要分為老城區與城堡區,老城區被流經該處的伏爾塔瓦河以馬蹄鐵型環繞,

大部分的建築皆建於14世紀到17世紀間,大多為哥德式、文藝復興與巴洛克式的外觀,

而城堡區就建在河的對岸,而且是直接蓋在岩石上頭,相當的壯觀,

庫倫諾夫城堡是捷克境內規模僅次於布拉格城堡的城堡,

城堡中有一個完好保存的巴洛克式劇場以及一些原始的布景和道具,

目前一年在該劇場會上演一次歌劇,

庫倫諾夫也是捷克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每年都會舉辦一些慶典或者紀念活動,

其中最著名的是每年夏至日周末舉辦的「五瓣玫瑰花節」。

大部分的旅行團都是由老城區那一頭進來,

可能是因為飯店多半在老城區,所以可以先到飯店放行李後再慢慢的逛街,

雖然這一次我們沒有住到庫倫諾夫市區內,但是往好處想,

我們比別人多住了一個城市啊!有失必有得啊!

而且兩年前去比利時布魯日時,我們也是很幸運的住在舊城區內的飯店,

比起其他人都只能住在附近城市,只能在白天去布魯日晃晃拍照,

我們已經幸運很多了,反正出來玩就是要放寬心,想那麼多沒有好處的。

這次我們由城堡區的最上頭進入城中,由於城堡區是在城市的最高點,

因此我們一路是往下走,也比較輕鬆一些,

雖然最後在市政廣場解散後,我們又沿著原路回來城堡區再拍一次照片,

但是往回走的心境就已經不一樣了,可以比較隨性的慢慢走走看看,

在沒有時間壓力下,慢慢的拍拍照,多觀察一些細節。

 

▼ 我們停車的停車場邊就有一塊大地圖,領隊阿哲先用這張地圖與大家講解。可以看到整座城市被河道包圍著,有點像是喉頭的形狀,我想歐洲應該很少會有河水氾濫的情況,因為淡水河也有這樣的河道,但是因為太長淹水了,後來就截彎取直了,幸好歐洲人不流行搞這套,否則就沒有美麗風景了。

▼ 出了停車場,一行人沿著步道慢慢的往上走,兩旁都是高大的樹林,很少看到別人的遊記是走這樣的路徑,大清早森林間的空氣還真得是很清新。

▼ 因為庫倫諾夫在1992年被宣告為世界文化遺產,所以在城市內可以看到世界遺產的標誌,連路燈上頭也有這樣的標誌。

▼ 來到最高點可以俯瞰整個城市,這個位置比彩繪塔都還要高,可以一次將河道、高塔、城市都攝入鏡,可惜這時還是飄著小雨,天空還是不作美,陰陰的不好拍照。

▼ 難得來到制高點,趕緊拿出腳架來合拍一張照片。

▼ 進入城市範圍內的限制還滿多的,除了車輛不能進入外,像是不能亂丟垃圾、不能帶寵物進入、不能攀折花木等,但是上頭畫了一個音符再劃掉,難道是不能在裡面唱歌的意思嗎?搞不太懂。

▼ 城市內很多建築都滿有特色的,尤其是很多建築外的彩繪牆面,有些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了。像照片中的這個建築,上面的窗戶是真的,下面的窗戶是畫上去的,如果遠遠看的話真的會分不清楚。

▼ 這個是日晷,是一種利用太陽移動角度指針產生的陰影來判斷時間,可惜的是這一天天氣陰陰的,不然就可以驗證到底準不準了。

▼ 後過牆上的圓孔眺望庫倫諾夫,這個角度取出來的景來滿美的,意境不錯!

▼ 由這邊可以比較清楚看出來河道的形狀,好多地方都在施工中,因為之前有一次大洪水,很多橋樑都被沖斷了,部分都還在重建維護中。

▼ 當中通往城堡中的斗蓬橋廊(Cloak Bridge)應該是對台灣人來說最有名的,在橋邊可以找到一塊告示牌,上頭說明這座橋廊在2002年8月的洪水中被沖毀,重建的經費是由中華民國台灣的外交部提供的重建基金,因此也成為台灣遊客拍照熱門景點。


▼ 難得可以在非邦交國內看到 Taiwan Republic of Taiwan 字眼,自然要在橋上拍照留念,還可以與後面美麗的庫倫諾夫城市合影。

▼ 準備進入城堡內,這個城堡共分為六區,有五個庭院,通過路徑只有一條,因此只要順著路往下走就可以了。

▼ 這一區的牆壁也都是彩繪的,用繪畫的方式畫出磚牆的感覺來,雖然不知道當時的人是出於什麼原因把牆壁搞成這樣子,不過還不錯看,只是要維持一直鮮豔的顏色應該不容易。


▼ 接著穿越第二個長廊,這個長廊頂有立體的紋路,可惜天花板沒有濕壁畫,不然應該會更漂亮。

▼ 這一區一樣是彩繪牆壁,大致上格局與前一區都一樣。

▼ 門邊的牆角有著這樣石墩,這個是拿來限制馬車寬度的工具,過去馬車如果太大的話,很容易就會卡在長廊的天花板上,因此在底部設計了這樣的裝置,當馬車經過時如果突出的輪軸撞到石墩的話,就代表這台馬車無法通過這個地方,可見歐洲過去的馬車尺寸並沒有統一,大小才會差這麼多。說起來秦始皇當初限制車同軌,文同字的政策反而還是比較好的。

▼ 接著穿越這條往下的長廊後,就可以抵達大廣場了,這條長廊非常的長,而且也有一定的坡度,高度較高,可以讓騎馬的騎士直接進入通過。

▼ 穿越了長廊就可以看到美麗的庫倫諾夫街景,一整片紅屋頂真的是很夢幻。

▼ 這個就是我們剛剛出來的地方,也就是所謂的城堡區,雖然城堡規模還算雄偉,但是比起其他國家城堡擁有美麗造型來說,這個城堡反而有點平淡無奇了。

▼ 一出城堡就可以看到紅綠黃白等顏色相互交錯的繽紛彩繪塔Hradek(Round Tower),這個彩繪塔可以說是庫倫諾夫的的地標之一,城市內大部分的地方都可以看到這座高塔。

▼ 這個城堡廣場相當大,中間有一座噴水池,這個地方具有很豐富的戰略功能,因為這裡是通往城堡入口的唯一路徑,過去這個廣場周圍是讓軍隊駐紮用的,而廣場弄得這麼大也方便平常訓練士兵操練。


▼ 彩繪塔的上頭有一座瞭望台,過去應該是拿來監視城市周圍動靜用途,目前則開放一般遊客買票上去參觀,在上頭可以看到庫倫諾夫的環景景觀。這一次因為時間因素,所以沒有特別買票上去看風景,或許下一回來純捷克的旅遊時,可以再上去看看。

▼ 趁著人少的時候,趕緊拿出腳架來拍合照,難得可以拍到廣場上幾乎都沒人的景觀。


▼ 廣場旁邊的 New Burgrave's House 建於16世紀末,為文藝復興風格的風格的建築物,目前外頭擺設了當時使用的一些大砲,可以想像當時防禦的火力還滿猛的。


▼ 當時大砲用的砲彈都有,中世紀的火砲都是用點燃火藥的推力,將實心鐵鑄的砲彈彈射出去,要靠這個來打死敵人是不太可能,除非有機會直接砸中人,主要功能應該是以攻擊破壞建築物為主。

▼ 在廣場旁建築物屋頂發現另一個日晷,跟前一個看到的長得差不多。


▼ 一旁建築物門框上的鹿頭雕刻很吸引我,大大的鹿頭相當的逼真。

▼ 旁邊有一個小樓梯,樓梯上的裝置藝術會不斷的更換,看別人的遊記文章都會看到不同造型的藝術品。我們來的時候看到的是手指頭門把,大紅色的還滿顯眼的。

▼ 庫倫諾夫城堡外圍的乾凅護城河中養著大棕熊,傳說羅森堡家族(Rosenberg)跟義大利的歐西妮家族(Orsini)有親戚關係,捷克語 Orsa 即為母熊的意思,因此從16世紀開始,羅森堡家族就在護城河內養起了熊,除了防禦功能,還有追思的意味。



▼ 出了另一個門又來到了另一個廣場,這個廣場的周圍有馬廄等建築物,範圍也是相當的大。

▼ 在這邊可以看到彩繪塔的另外一面,不過其實好像沒什麼太大的差別,在此一樣留下一張合照紀念。

▼ 最後來到城堡區的大門口,以這個紅門做為分界點,出了這個紅門就算來到的老城區的外圍了。

▼ 庫倫諾夫老城區的道路都是小小的,也是以石板路面為主,事實上歐洲的中世紀小城街道長得都差不多,都擁有美麗的建築與小小的石板路。道路兩旁都是商店,有吃的、有賣紀念品的,也有一些不錯的店家,可以慢慢逛。

▼ 連路邊的消防栓都這麼的有特色,上頭好像畫了一個鬼臉一樣。

▼ 沿著道路一路往下走,我們來到了理髮師橋(Lazebnicky Most),這座木橋是連接老城區與城堡區的重要橋樑,2002年的大洪水,這座橋也曾經被淹沒。這個是聖約翰.尼波穆克(St. John Nepomuk)的雕像,他是捷克著名的河神,在捷克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他的雕像。


▼ 對面的雕像則是耶穌受難像,這個雕像還算是滿大的。

▼ 由這座橋上可以比較清楚的看出來城堡區到底有多大,簡直就是非常大。由建築外觀可以看出,整座城堡幾乎就是直接建在大岩石上頭,岩塊與建築已經到了密不可分的地步了。


▼ 岩石上頭的彩繪塔,由這個角度看過去又更雄偉了。

▼ 接著來到了市政廣場,這個廣場的正式名稱為協和廣場(Náměstí Svornosti-- Concord Square),廣場上豎立著建於1716年的黑死病紀念柱(Plague Column),四周則環繞著色澤柔和的傳統建築。廣場旁的建築大部分也都是山字型的,唯一例外的一面則是市政廳、警察菊、遊客中心等建築。


▼ 雖然天氣不好,還是要拍張合照紀念,後方就是高大的黑死病紀念柱。

▼ 有關黑死病紀念柱,不清楚的人可以去看看我之前寫的文章,中世紀歐洲大部分城市廣場都會豎立著這樣的一座石柱,紀念死於黑死病的同胞們。



▼ 市政廳、遊客服務中心與警察局,前面的位置就是警車專用的停車位了。

▼ 市政廳牆上有著家徽紀錄著歷史,左: 愛根堡家族的家徽 ,右:史瓦森柏格家族的家徽 中:波希米亞哈布斯堡的徽章,下:羅森堡家族的家徽。

▼ 波希米亞哈布斯堡徽章,哈布斯堡家族(Hapsburg)是歐洲歷史上最為顯赫,統治地域最廣的王室之一,16世紀中葉,哈布斯堡家族分裂為奧地利與西班牙兩個分支,前者佔據神聖羅馬帝國的帝位,稱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後者則為西班牙國王,統治西班牙、西屬尼德蘭、義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國、撒丁王國以及美洲新世界的廣袤領土,稱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

▼ 羅森堡家族(Rosenberg),羅森堡家族也稱為薔薇家族,這個家族統治庫倫諾夫這個地方長達300餘年,對城市的影響相當巨大,因此城市內常常可以看到五色花瓣的徽章符號,就是代表著這個家族。

▼ 愛根堡家族(Eggenberg),這個家族也被戲稱為蛋堡,誰叫他們家族前面的三個字母是Egg,這個家族可能大家比較不熟悉,但是愛喝啤酒的人一定會聽過愛根堡啤酒,就是這個家族貢獻,愛根堡家族統治庫倫諾夫約100年左右。

▼ 史瓦森柏格家族(Schwarzenberg)又稱為黑山家族,在庫倫諾夫統治了近200年,族徽最容易辨認,只要看到一隻烏鴉啄食土耳其士兵的頭顱就是了。

▼ 由市政廣場一角的這個地方穿過,就可以抵達我們中午要用餐的地方,因為我們到得早,所以就直接先去餐廳借廁所使用,不然在庫倫諾夫中要找公共廁所還真的是不容易的。

▼ 在理髮師橋頭賣紀念品的這個老闆還滿有趣的,老闆長得還滿古椎的,當知道我們是台灣人後,就請我們交他中文的 thank you 怎麼講,等我們告訴他是「謝謝」後,又問 no thank you 怎麼講,我們想了一下才想起應該是「不客氣」,這算是腦筋急轉彎嗎?

▼ 小小的攤位有賣風景磁鐵、天文鐘、水晶指甲剉刀等捷克常見的紀念品,不過價格並沒有比卡羅維瓦利便宜,不過磁鐵是這邊才買得到的風景,老闆還特別幫我們減了價。

▼ 這一攤算是當地賣甜甜圈(Trdelník)最有名的,Trdelník 這種甜甜圈是18世紀時,源自斯洛伐克的點心,逐漸改良後就變成現在的一圈一圈的烤麵餅,在東歐地區算是蠻常見的平民食物,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賣這個的店家,後來我們到了布拉格後也有看到。

▼ 一個甜甜圈賣50捷克克郎,相當於台幣80元左右,嚴格來說還滿貴的,可是因為在台灣沒見過,很特殊的甜點,還是要買來吃看看。

▼ 製作的方式是把麵團揉成長條狀,然後捲在鐵管上(傳統做法是用木棍),再放到爐子上烤,烤的時候要不斷翻轉,烤好之後,就放到混合杏仁、肉桂粉的糖霜裡滾一滾,就可以直接吃了。

▼ 這個的口感有點硬,吃起來又脆脆的,充滿了濃濃的肉桂粉味道,加上滿滿的糖衣,還算是好吃,拿來配咖啡或是紅茶應該不錯。


▼ 吃完點心就在附近先逛逛,這一整條的階梯小路,加上兩旁的白建築,還有種希臘小島的錯覺。


▼ 在這裡又看到五瓣花瓣徽章,通過這個小門可以直接到達城堡區。

▼ 在市政廣場的另一角找尋這家餐廳旁的這條小巷,穿過這條小小的窄巷可以到達有名的國營鉛筆店。

▼ 國營鉛筆店,顧名思義就是國家經營的鉛筆店,裡頭賣著很多鉛筆類的產品,在這邊只能用捷克克郎或是刷卡,不收歐元,所以要買東西的話,記得先去跟當地營行拿歐元換點捷克克郎來花花。

▼ 國營鉛筆店的招牌,這個應該是水彩調色盤的外觀,還有一根大拇指握住盤子。

▼ 每種水彩都設計成手指的形狀,還滿有特色的。

▼ 店內不好意思拍照,在店門口偷偷用長鏡頭拍攝裡頭的樣子,其實感覺有點像是美術用品社,可以在裡面買到很多種相關產品。

▼ 這個刺蝟鉛筆與長頸鹿鉛筆是來捷克必買的紀念品,但是要價不低,兩樣加起來將近台幣1,500元,只能自己留紀念用,拿來送人就太不划算了。


▼ 順著國營鉛筆店往前走,又可以遇到河道,這邊的河道比較寬,水勢也比較和緩,河道兩旁的景色還滿漂亮的,很適合拍倒影。



▼ 中午吃飽飯後,天氣開始轉晴,也開始露出了藍天白雲。在離開庫倫諾夫前的小花園內,一行人再度拿起相機瘋狂的拍照,因為這個角度的景觀實在是相當的漂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查爾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